扶貧工作匯報
我公司響應政府扶貧工作號召,發揮企業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,積極投入并落實扶貧工作,具體通過產業幫扶、資金幫扶、就業幫扶等措施實施扶貧。
一、產業扶持——推動糧食“供給側”結構性改革,促農增收
一是推廣訂單農業,與農村合作社、農戶合作。在茶恩寺、梅林、碧泉、汾水、龍口、花石等鄉鎮推廣種植優質糯稻,種植前與農戶簽訂收購合同,明確最低保底價,確保收購,解決了農民“賣糧難”的后顧之憂。收購保底價明顯高于市場價,讓農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實惠。2014至2018年推廣水稻種植面積呈逐年穩定上升勢頭, 2014年至2017年,4年合計推介發展米粉專用早秈稻16萬畝,拓展糯稻5000畝。今年,公司繼續保持推廣力度,在穩定去年種植面積的基礎上,增長優質糯稻2000畝。
金風食品特種水稻種植基地
二是請專家現場技術培訓示范,發放《水稻、糯稻高產栽培技術》宣傳冊,指導農民如何拋秧,如何培養矮壯秧,如何施好基肥,如何防治病蟲害,如何科學曬田排灌等,提高農民生產技能,確保高產高效。據統計,去年種植基地每畝平均增收400元,種植基地每農戶平均增收2000元左右。
三是按種植基地的畝數,贈送種子、化肥、除蟲除病無害藥品等約150元/畝。公司對口扶貧單位茶花村,每畝還另行補助100元。
四是建立與農機合作社合作,聯系我公司產業與農戶生產需要,加強農業機械推廣,注入農機購買資金,減輕合作社資金壓力與負擔,幫助合作社實現農業機械化精耕細作,提高經濟效益,實現共贏。
以上措施,促進了農民增收和貧困戶脫貧。
2014年至2017年,4年合計推廣了糯稻面積萬余畝。按每畝增收約400元計算,4年農戶增收合計400余萬元;近幾年積極反饋市場信息,大力推廣中嘉系列早稻品種。
水稻種植大面積的推廣,帶動加快了貧困戶的脫貧。如公司對口扶貧村茶花村,除落實優惠政策外,還另行每畝補助100元。該村貧困戶72戶,貧困人口183人,在2016年底全部實現脫貧。2018年,茶花村村級合作社,流轉土地700余畝,土地平整1000余畝,糯稻、龍蝦、蔬菜,成片種養,一片繁榮,振新鄉村經濟的路越走越寬。
茶花村村干部、種植大戶與金風食品員工合影
二、資金扶持——履行社會責任,為貧困家庭排憂解難
湘潭縣茶恩寺鎮茶花村,是省定貧困村,是公司重點扶貧對象。不但水稻基地種植每畝由公司補助100元,還每年拿出現金6000元對侯金良、侯兩平、劉智泉等孤寡老人、因病致貧的村民進行救助,節日慰問,幫助改善其生活狀況;對貧困兒童、困難家庭的大中專畢業生建立長期助學計劃,幫助其順利完成學業;每年資助2—3萬元對村部辦公設施經費及部分簡易水利設施進行修復等。
金風食品員工慰問茶花村貧困村民
三、就業扶持——優先就業,實現收入與幸福指數“雙增長”
目前,公司每年為村民提供長期就業崗位30個,季節性就業崗位20個,幫助大齡失業人員、返鄉待業人員就近工作,實現經濟收入與幸福指數“雙增長”。
隨著糯米粉、直條粉、糕粉三個新項目的建設完成,開拓的市場不斷擴大,預計明年新增就業崗位40余人,可幫助每位就業人員年增收3萬元左右。
金風食品鮮米粉車間
四、扶貧工作中產生的困難和問題
1. 目前糧食市場價格極不穩定,加上外來糧食沖擊,造成糧食市場價格與訂單合同中的保底收購價格差距拉大,公司收購越多,經濟虧損則越大。企業經營歸根究底是講求經營效益的,但為了扶貧,企業擔子和壓力越來越大。
2. 企業的扶貧,往往是與本企業的生產經營方向緊密相連的,但項目的局限性,往往不能完全適應每一位需要扶貧幫助的村民。
3.扶貧工作建議:
一、政府加強糧食市場調控,穩定糧食市場價格,這是保證農戶利益,助長農業生產積極性的條件,既有利于農業發展,也有利于涉農企業的生產經營,同時有利于企業持續開展扶貧工作。
二、加強政府引導,引進更多行之有效,能增加農戶經濟效益的外來項目。拓展優質水稻種植只是其中之一,還需要有更多可供農民選擇和操作的項目。這樣有利于改善農業結構,有利于市場良性發展。
三、精準分析扶貧對象的具體情況,對癥下藥,方能達到效果。